桂航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桂航故事 >> 正文
青年思想“引路人”——记我校“师德标兵”施爱民
作者:徐艺萍 点击数: 时间:2017/09/05 10:30:14

有人说,要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这和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一样,是很不容易的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如此。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施爱民副教授,在这个塑造青年精神脊梁的战线上,认真探索思政教育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如今已经走过了28年的春秋。

思政课的意义

不少学生误会思政课是没用的课程,其实不然,积极思考造就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就消极人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就是促使大学生能够积极的、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这对学生个人对国家都很重要。”施爱民老师坚定的说。

随着时代的变化,当代青年思想上已经与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如何上出一堂学生喜欢听的思政课,多年来施老师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施老师说,当代青年比较强调实用性,维权意识也比较强,民主意识更提高。

针对这些变化,在教学上,她总是以师生平等的心态来实施教,教学语言注意尊重学生,教学过程中也注意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她的课堂,注重启发性和引导性,避免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努力把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与兴趣性有机统一。灵活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曾两次被评为“优秀教师”。

“剥洋葱”式教学法

为了上好一堂课,她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理论比较枯燥,特别是像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枯燥,学生就听不下去了。”所以,准备教学内容,施老师的理论从来不脱离实际。

她主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加强理论性的同时,还得注意生动性。在问题设置特别讲究,在设计问题的时候特别用心。善于用现实热点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实际结合起来,用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从现象中引出理论思考。这样一来,课堂生动了,学生也感觉到思政课受益匪浅。

公交车上的座位让还是不让?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折射出深层的道德和法律的意识。在讲这个热点问题时,施老师巧设议论点,从社会现象入手,引起大家的兴趣,在热烈的讨论下,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真理越辩越明确。

青年的良师益友

    在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她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完成了多项校级与区级的科研项目,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十几篇论文。

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室主任,她认真履行职责,配合系部,做好教研室教学常规组织和管理工作。每学期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性教学活动,举办了三届面向全校学生的“青春正能量”微电影比赛。组织教研室参加第二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软件大赛,荣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组获三等奖。同时,她还把课堂教育延伸到课外,通过微信、短信等与学生探讨问题,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在学生眼中,施老师特别平易近人。她自己在课余不把自己当老师,而是学生的朋友。渐渐的,她成了学生的知心人,课后来请教谈心的学生越来越多,2016年施老

 

师还被学生评为我校“我最喜欢的老师”。

 

 

上一条:一丝不苟的“三严”教师——记我校“师德标兵”王先 下一条:责任担当诠释师者气质——记我校“师德标兵”马莉

关闭

学校地址(Add.): 桂林市金鸡路2号 邮编(Postcode): 541004 电话(Tel): 86-0773-5863280 传真(Fax): 86-0773-5863286
 招生咨询电话(Tel):0773-2253028(兼传真), [桂ICP备05001199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14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