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3日,机电工程学院组建毕业设计答辩团队,由学院党委书记杨华带队,院长助理熊中刚教授担任答辩组组长,赴深圳市思榕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东莞技研新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订单班合作企业,为“订单班”毕业生开展毕业设计答辩。此次行动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落实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重要举措,充分展现了学院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举措。


杨华在启动仪式上说:“产教融合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将答辩现场设在企业一线,既检验学生理论与实践转化能力,更推动校企协同创新。”他进一步指出,未来学院将持续推广“专业集群+产业链”对接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上岗即战”的智能制造人才,切实服务区域经济与产业升级。



本次答辩创新采用“企业命题、双导师指导、校企共评”模式,毕业设计选题全部来源于企业智能化升级的真实需求。答辩现场,学生们围绕智能装备、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课题展开汇报,内容覆盖机械设计、机电系统集成、材料工艺优化等专业方向,充分展现学院各专业的学科融合优势。在答辩评价环节,校企双导师制的优势充分显现:校内导师聚焦理论深度与规范性要求,企业导师则从工程落地的经济性、适配性角度点评。双导师的协同指导,使毕业生设计成果更具行业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订单班毕业答辩,再次彰显机电工程学院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领域的创新举措。学院以订单班为载体,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毕业设计环节,既强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推动了各专业的技术成果转化。这一模式不仅为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升级注入动能,更凸显机电工程学院作为区域产教融合核心枢纽的使命担当。未来,学院将持续以专业集群为依托,深化校企协同创新,为培养新时代“技能型+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作者:陈国恩|一审:杨华|二审/编辑:刘梓汐|三审:李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