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带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带动并督促学校理论团队及时学、跟进学、集中学,形成了比较浓郁的学习氛围。理论团队成员近期在《广西日报》刊发的学习体会文章就是系列学习成果中的一篇。文章发表后,受到人民网、光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主流网站的转载。
准确把握 “四个全面”的几个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造性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国家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问题,回答了如何在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和人民愿望发展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要准确把握“四个全面”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理解“四个全面”的逻辑起点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像我们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成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世纪性难题的回答。实现这一宏伟的奋斗目标,必须通过完成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相衔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起抗争、前赴后继、顽强奋斗,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社会主义道路。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并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接续奋斗的基础上,继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部署中的一条主线、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明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既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也明确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略,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现形式。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方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拓展、理论的新丰富、制度的新提升;另一方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灵魂和主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出发,才能精准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逻辑起点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理解“四个全面”的理论依据
“四个全面”既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所阐发的重大理论观点,是我们党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老子曰:“以正治国”,强调的是治国必须要依靠正确的谋划和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年多的时间中,中央相继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级阶梯。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里程碑意义。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举措。其中,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这实质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阶段的具体走法。这既体现了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智慧和方法,也表明“四个全面”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之中,构成了实践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链接起来不可或缺的环节。
“四个全面”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彼此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认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精确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四个全面”是我们党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来的,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更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把“四个全面”放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中来认识和定位,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并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正在以更加崭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是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基点
“四个全面”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要求。“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中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能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更是亿万人民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事业。我们党提出“四个全面”,科学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与现阶段人民群众需要之间的关系,实现了终极关怀与当下关怀的完美结合,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既是最大限度激发最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生政治逻辑的生动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要“继续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那么一种精神,继续保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那么一种警醒”,我们就一定能“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
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四个全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作为大会主题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和期待,突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作为决定起草的主要考虑,展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依法治国“事关我们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从法治领域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保证问题,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党中央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逐渐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从整体看,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以全面依法治国确保现代化建设有序进行,以全面从严治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其目的都是为了把全面小康的宏图变成现实,从根本上、长远上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换句话说,“四个全面”就是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选择和方法路径,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