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专业负责人、广西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头上任意一个光环都能使人艳羡。从教33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成长为学科内颇具影响力的老师,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凡。
这个人正是我校外语外贸系教师——黄晓林。
传承之心—教师之魂在熏陶中日益坚定
“黄老师看起来一点都不像五十多岁!”,不少人这么评价黄晓林。黄晓林笑言:“这大概是经常在学校里与学生们接触,心态会变年轻吧”
就是这么一个与学生朝夕相处的她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黄晓林家里仅两代人就走出了6名人民教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她自小便被父母与学生之间的种种令人动容的故事所感染。1984年,从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黄晓林也踏上了教师的旅途,因为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她时刻不敢懈怠。
对许多学生来说,学好英语绝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黄晓林深知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有欠缺,没有良好的语言输入就将影响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为了扩大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量,黄晓林毫不犹豫,与系里的党员老师一起给学生捐款购买了一些英语学习的书刊,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交流阅读体验,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期待她的英语课。
除此之外,黄晓林还积极联系了国内商务英语专业的知名专家郭桂杭等学者来校给学生们讲学,通过这一场场讲座使学生们寻求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数年以来,黄晓林凭借自身的努力多次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看着自己带出的一届又一届毕业生,黄晓林为他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育人之心—搭建平台在实践中锻造英才
“Hello,this is the A exhibition area, this way please(您好,这是A展区,请往这边走)”。这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去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上担任志愿者为嘉宾提供翻译服务的场景,这也是黄晓林努力为学生创造的众多实践平台之一。
这些年来,黄晓林几乎每年都会为学生寻求这些参与国家级展会项目的机会。从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到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都不乏黄晓林的身影。
英语专业的学生以接受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接触社会的机会比较少,学生更需加强的则是语言的应用能力、应变能力,黄晓林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训平台。
通过学生参与会展服务,使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从2010年开始,黄晓林就开始为自己的学生积极联系校外实训平台,当听说桂林市要举办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时,她与唐莉玲老师来到桂林市博览事务局和桂林团市委,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争取到会展服务的机会。在她的努力下,2013年8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与桂林市博览事务局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建“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人才培养基地”。从2010年起至今已有七届学生共计700多名学生参与了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
2016年初开始,她不厌其烦地为了给学生解决商务接待实训奔走。从最初接触到确定合作,花了整整9个月的时间。其中的压力,只有黄晓林自己最清楚。最终顺利的与市内多家酒店达成合作,为115名学生提供了实训机会。这种种辛苦,她都默默放在心里。
服务之心—地方文化在钻研中更迭出新
身处桂林,黄晓林更想用自己的专业为桂林做出一些贡献。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她围绕桂林地方特色文化开展了科研课题的研究,不仅如此,2016年年底,黄晓林更以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文化翻译视域下会展文本英译研究-以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为例》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出版了自己的译著《魅力桂林》。
这本书从文化翻译的视角,结合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网站的一个栏目,收集整理了“吃在桂林”、“玩在桂林”、“住在桂林”、“人文桂林”、“民俗桂林”等中文资料,进行了跨文化视角下桂林旅游宣传资料的英译。
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熬夜对于黄晓林是常有的事情。回想起这段编写的经历,她还是很有感触。“那时承担着新课的备课任务,还要自己整理书的所有中文稿,真的是很考验人”
编这本书的时候常常是她本人先一章章完成中文稿的撰写,再由中文老师进行文字修改,接着课题组成员以及部分专业老师进行翻译,连外教都参与进来了,翻译量巨大,黄晓林也特别感谢那些为“魅力桂林”一书的出版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们,这本书的顺利完成凝聚着她与系里众多老师的心血。
“勤奋、执著、信心”,黄晓林一直相信自己的这六字警言,行走在英语教师这条路上,她一直用自己这颗育人之心恪守着身为人师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