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航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桂航故事 >> 正文
两航一创|智能遥感与低空探测创新团队:0与1的空间对话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24/04/17 09:17:48

编者按:党委宣传部推出“两航一创”优秀教师代表及团队代表系列报道,旨在发挥优秀教师及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校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


 

立德树人,是教师初心的不变追求

2021级计科1班的班长马国富的电脑上,正在对一张损毁老照片的数字翻拍图像进行复原处理。马国富脑中回想起任课老师陈三明教授讲授的处理方法,利用傅里叶正逆变换寻找噪音算子,然后进行频率域到空间域的转换……一副残缺不全的图像,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一张泛黄卷边的老照片,重新焕发出了光彩照人的风采。科学技术,成为了连接过去和未来的重要桥梁。

“教授,我们现在上课学的,是在创造出更美好的将来吗?”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提问,陈教授娓娓道来:“在座的你们,会是未来航天工业智能制造业的工程师,你们将肩负起国家非实体形态智慧型工业软件开发及应用的未来。同学们要学会用宽广的角度看问题,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辨,提升个人观察事物的敏锐度,建立大胆猜测联想、小心求证创新的基本科学观,到大自然中更为广阔的深空、深海、深地中发挥本领。只有突破了国外技术上的‘卡脖子’,中华民族才不会被欺负,才会屹立于世界之林。同学们学得一身本领,会以更高效能、更高质量的路径创造出的新质生产力,创造出属于国家更美好的未来。”

这样的闪光的瞬间,在智能遥感与低空探测创新团队的老师们讲台前还很多。由陈三明教授带头,凌嘉宣、李猛猛、刘鹏、乔峰、刘思琴、杨永伟等博士为骨干的创新团队从事高等教育数十载,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他们时刻牢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按照“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科研与教学。以三尺讲台见证了青春的荏苒岁月,也收获了学生们的深深敬爱。

团队教师获得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广西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上获得二等奖;在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和“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中共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教师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得全国奖9项;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全国奖5项,指导学生参加“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获全国奖3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华为杯)”获全国奖2项。


求新图变,是计算机类专业的时代呼唤

“当前计算机类专业已成为各大高校的标配。对于桂航而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崭露头角,开办出具有鲜明航天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并以此形成我们独特的竞争优势和错位发展战略,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生存优势,是摆在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2022年,当陈三明教授入职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的时候,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领导班子将这一重担交到了陈教授肩上。我校的计算机类专业前身可以追溯到1980年创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当时是广西少数开办计算机类专业的院校,经过数十年来的不断发展,现有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每次新专业的开办,都顺应着社会急需的新兴行业潮流,为广西乃至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然而,全国计算机类专业“同质化”的问题在我校也逐渐显现。

如何能找到计算机类专业特色发展的突破口,怀着对专业发展的满腔热情,陈三明教授仔细查阅了国家相关发展战略,了解了学校航空航天类特色专业群的建设特色,目光落在了《数字广西发展“十四五”规划》上。规划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将广西初步建成面向东盟的“海陆交融、天地一体”区域性国际信息通信枢纽,成为“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开放合作重要门户、面向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开放合作高地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地。然而,广西数字化人才十分紧缺,本土人才需求存在大量缺口。在经过充分调研后,陈教授建议在学校已有相关专业的建设基础上,联合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理学院的力量,牵头筹建集信息科学、空间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

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团队逐步完成了师资队伍、实验室、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资源聚集,以智能遥感与低空探测创新团队教师为主要人才支撑,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5名、讲师7名、助教1名。所有专任教师全都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博士13人,大部分教师长期从事资源与环境遥感、数字城市与区域信息化、3S系统集成、空间信息工程等专业方向的教科工作。专业所在学院成立了“桂航—青软大数据产业学院”;开展了“思科—桂航物联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长期与思科公司、德州仪器等世界500强公司、青软创新集团、东软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桂林力港等本地优质企业等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平陆运河集团、大唐电力集团等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2023年申报的“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该专业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是教育部特设专业,专业计划于2024年开始招生,填补了广西高校这一专业的空白。


空间广阔,是航空航天事业的舞台

谈到为什么选择“空间+信息”,陈三明教授介绍道,“学校面向航空航天事业谋划未来发展,作为学校的一员,有责任将研究方向聚焦在学校的发展目标上。我带头的智能遥感与低空探测团队,面向的就是无垠的天空,这片广阔的天地会是未来人类的劳动对象。空间技术已成为未来生产资料的重要来源,空天智能感知是新质生产力的源头之一。计算机科学中诞生的数据,已明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既能直接创造社会价值,又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融合,能够进一步放大价值效应。”陈三明教授打了个比喻,“我们现在可以用0和1,在人类摸不着的地方挖矿。在数字孪生虚体空间的这个‘矿’,与实体的‘矿’同样有极高的增值空间,同样会产生数字基建、数字消费和数字经济体。”

数字广西的未来,势必要追赶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学校航天航空特色类专业群及中国—东盟航天工程师学院,更是团队实现“天地一体”“面向东盟”的创新源泉。团队教师深入调研广西发展实际,积极融入学校航空航天专业布局,开展学校航空宇航方向特色的新兴交叉研究,提前为学生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储备技能。团队教师主持完成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或子项共5项,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7项,主持自治区级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5项,主持校级课题6项,主持横向项目四十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教材10多部,获发明专利10项.


未来,智能遥感与低空探测创新团队将以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为依托,进一步聚焦“航天强国”,深入开展智能遥感、林业及水利数字孪生空间等领域的研究,契合中国—东盟数字经济时代的脉搏,凸显学校航天航空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进通信、导航和遥感等通导遥一体化的卫星系统开发利用以及相应数据资源的共享应用。如学校校歌唱响的“蓝天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太空有我们共同的理想”的那样,一同仰望天空,打开数字化的智慧双眼,展望人类共同的美好未来。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撰稿:李雨思|审核:唐韬|编辑:刘亚宁

下一条:殷万君:以满格状态续航科研之路

关闭

学校地址(Add.): 桂林市金鸡路2号 邮编(Postcode): 541004 电话(Tel): 86-0773-5863280 传真(Fax): 86-0773-5863286
 招生咨询电话(Tel):0773-2253028(兼传真), [桂ICP备05001199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1408-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