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航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桂航要闻 >> 正文
【喜迎十九大】脱贫攻坚:坚守在扶贫的第一线——记我校驻村“第一书记”​廖旺荣
作者: 点击数: 时间:2017/10/17 09:08:56

廖旺荣帮助贫困户丈量建房用地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有这么一群人,有的利用自身资源为村里引进项目,有的发挥专长激发村民的经济意识,有的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他们的名字叫“第一书记”,廖旺荣就是其中一员。

进乡村 坚定脱贫攻坚

2015年9月廖旺荣正式从我校下派至离市区150公里的灌阳县玉溪村担任“第一书记”。

玉溪村属半山区贫困村,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共378户160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2户326人,贫困发生率为20.3%。该村可耕种田地少,防涝抗旱能力差,大多数是望天田。群众文化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人群占全村比例67%。身体残疾人员较多,有残疾证70人,其中一、二级重度残疾34人,三、四级残疾36人,另有事实残疾但未办理残疾证约65人。农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收入以外出打工为主,村里大多数是留守老人与儿童。居住的多数房屋还是修建已久的土石结构房屋,还有七八家土坯泥房和危房。

部分村民生活非常艰辛。村里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廖旺荣感觉肩上任务艰巨,但看到组织对他的信任,看到老百姓殷切的期望,他坚定了扎根玉溪村开展脱贫攻坚的决心。

勤走访 摸清村情民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清楚玉溪村的家底,工作起来就是一摸黑!驻村期间,他几乎走遍了全村所有农户,走访所有贫困户5次以上,像其中特殊的贫困户,走访达二十余次。廖旺荣与他们拉家常,谈想法,办实事,融入对村民的感情,了解每户群众的家庭状况和他们所思所想所盼,倾听他们对玉溪村发展的意见建议,从而获得该村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厘清工作思路,形成了一村一策,制订了《玉溪村“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玉溪村“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方案》等。他通过与百姓拉家常来宣传政策、答疑解惑,如今,密密麻麻的六个笔记本上记载着村里的大事小事和村民的难事烦事。

作为拥有18年党龄的老党员,廖旺荣始终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与群众打成一片,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是农民的儿子,深知贫困人群的艰辛和无助,对群众有一种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看到老百姓的贫穷状况,我们生怕因为自己工作不深入、疏忽或失误,而辜负老百姓的期望和政府的重托。我们没有理由去辜负他们的这份信任”。

想办法 力克群众难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如何让82户贫困户脱贫增收?这是廖旺荣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家庭现状,分析致贫原因,探索脱贫出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在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协助下,他初步厘出思路,针对贫困户制订了《一户一方帮扶对策》,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面对一些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廖旺荣多次到其家去看望,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协调民政部门落实这些老人的低保待遇,同时将其生活困难状况及时与帮扶责任人反馈沟通,并协助帮扶责任为其送上大米等生活食品。廖旺荣还通过各种关系,联系到社会爱心人士,发起爱心募捐活动,将募集到的现金及衣物送到了困难户手中。对于身残或患病的特殊困难户,他更是关爱有加,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竭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玉溪村没有集体经济,属典型的“空壳”村。如何发展集体经济,达到“十一有一低于”的脱贫标准,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拦路虎。通过多次协调和争取,村级获得了100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启动资金。村级特色产业的规模形成,也是他备感焦虑的事情。为此,他鼓励村里积极申报并帮助修改完善论证报告,多方寻求政策上的支持,经过不懈努力,获批特色生态养殖产业专项经费100万元。

正因为这些付出,玉溪村2015年、2016年获得先进村; 廖旺荣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获得灌阳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灌阳县2016年年度考核优秀;2017年在桂林市对区派市派第一书记工作纪实核查评比中获得优秀。廖旺荣深知“第一书记”的使命与责任,为了打赢脱贫攻坚仗,实现全村脱贫摘帽,他将用自己平凡之举,凡人之事,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期望。

 

 

(编辑:刘梓汐)

上一条:【喜迎十九大】脱贫攻坚:落实扶贫开发政策,竭诚服务贫困群众——记我校驻村“第一书记”刘琼 下一条:我校教师赴俄罗斯联邦鞑靼自治共和国喀山参加学术会议

关闭

学校地址(Add.): 桂林市金鸡路2号 邮编(Postcode): 541004 电话(Tel): 86-0773-5863280 传真(Fax): 86-0773-5863286
 招生咨询电话(Tel):0773-2253028(兼传真), [桂ICP备05001199号] 前置审核编号:桂JS201408-004